提到农业题材的“种田”类桌游,大部分桌游玩家第一时间应该都会想到知名设计师乌·玫瑰山(Uwe Rosenberg),也就是“乌老师”的大名。毕竟,《农场主》、《洞穴农夫》、《阿尔勒农场》、《洛阳城外》等等具有田园风格的精品桌游大作都出自他之手。
一开始玩家们还给乌老师的作品排了一个“丰收三部曲”系列,后来大家已经逐渐放弃给他设计的农业题材作品进行计数了,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乌老师的种田类桌游这次只怕真的要迎来“绝唱”了。今年10月,乌老师又双叒一次为我们带来了“种田”系列的最新作《哈勒陶农场/ Hallertau》,而在接受访谈时他称这部作品可能会是这一系列最终章。
相信乌粉们也发现了,自2016年《奥丁的盛宴》开始,乌老师的设计重心已经开始向家庭轻策、拼图的方向发展了。他也从来不会固步自封,反复使用自己熟悉的机制和题材,而是总能够将一些有趣的玩法结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之中。
那么,乌老师最后一次“种田”,除了延续自己独有的风格外,又进行了哪些创新呢?本文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啤酒花之乡的农场管理
炎炎夏日,人们聚会时最无法抗拒的就是清凉的啤酒。作为世界啤酒行业的翘楚,德国啤酒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就制作出了啤酒。1079年,德国人首先在酿制啤酒时添加了啤酒花,从而使啤酒具有了清爽的苦味和芬芳的香味。
1516年,巴伐利亚公爵威廉四世颁布了“德国纯啤酒令”,规定德国在制造啤酒时只能用大麦芽、啤酒花和水三种原料,自此之后,德国啤酒就成为了纯正啤酒的代名词。
如今,德国的大部分啤酒厂就集中在巴伐利亚地区,数量近800家,拥有5000多种啤酒品牌,还建成了著名的啤酒博物馆。而之所以巴伐利亚能够成为啤酒天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世界上最重要的啤酒花产地哈勒陶(Hallertau)就位于巴伐利亚。
哈勒陶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世界上最大的成片啤酒花种植区,哈拉陶啤酒花的第一条栽培记录在73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哈勒陶的许多农场依然保持种植啤酒花的传统,此地的啤酒花研究中心在近百年来也一直致力于啤酒花的研究,不仅让啤酒花这一“绿色黄金”塑造了本地的特殊景观,还影响了整个巴伐利亚及其啤酒文化。
在乌老师新作《哈勒陶农场》中,玩家们将回到19世纪的1850年,扮演哈勒陶地区的一位村长,带领村民们建设发展自己的村庄。除了要保持传统,种植啤酒花和生产啤酒外,还需要种植其他各种作物、繁育羊群、获得使用珠宝、进行交易……通过各种方式来使自己的家园最终发展成为最棒的村庄!
看似复杂,实则突出重点的流程
《哈勒陶农场》依然采用了乌老师比较擅长的工人放置和手牌管理机制,游戏流程总共分为六大回合,每个回合有10个阶段。从开始到结束依次包括:移除第一行的工人条,获得新工人,获得收入,执行动作,获得新卡牌,移动空闲土地,收获作物,获得羊奶,建筑物的进阶,以及重置巨石。
虽然看起来每一回合的流程很多,但其中不少阶段都可以同时进行,偏重于流程推进和结算,其中由玩家自行选择且十分重要的阶段主要有两个:执行动作和建筑物的进阶阶段。
在执行动作阶段,玩家们可以选择放置自己的工人到面板上不同的行动空间中,执行相应的动作,从而来种植各种作物和管理羊群,进行最主要的生产活动。
在行动空间中的所有动作都是可选的,不管是选择全部执行,做一部分或者什么都不做都是可行的。如果不想放置工人执行动作,也可以选择用工人来交换工具。直到所有工人都执行了行动或者进行了交换操作,才会进入下一阶段。
建筑物的进阶阶段可以看做是一项升级基地的操作。玩家每人都拥有一个自己的集会中心,其中包括木工房、冷却室、啤酒屋、面包房和制作间五种建筑。要使这些建筑要向前推进,既可以通过1件珠宝直接移动,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资源组合。
每种建筑所需要的资源种类和约束条件各不相同,比如啤酒屋需要大麦和啤酒花两种资源,并且在出价中大麦要比啤酒花提供的更多。此外,移动建筑还需要使用工具来处理巨石。不过好消息是,玩家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资源组合来获得折扣。
推进这些建筑物的进阶,可以令自己的集会中心升级,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工人,同时还能在最后的结算中拿到分数。在第六个回合结束时,除了集会中心计分外,还要计算绵羊、工具、卡牌、珠宝、货物等各项分数,分数最高的玩家获胜。
稳健风格和创新机制的结合
《哈勒陶农场》延续了乌老师在高重度种田类桌游中的一贯设计风格,元素重要且在细节上相互关联,多达13种资源和作物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发展路线十分多样,并在很大程度上剔除了运气的元素。因为内容元素的丰富性和关联性,这款桌游看起来更偏重于资源管理而弱化了工人放置的玩法。
不过,一些创新玩法的加入依然让这款桌游有别于乌老师此前的作品,给人一种不拘一格的感觉。
首先是在工人放置机制上,每个行动空间从下到上分为空格逐步增多的三行。最先占据这一位置的玩家只需要放置一个工人就可以执行动作,第二位也想在这一位置进行放置需要花费两个工人,第三位则需要三个工人才可以。
工放类桌游中常见卡位玩法,重要位置被卡,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源经常让人很头疼,所谓的“别人卡位我掀桌”。而《哈勒陶农场》中的这一卡位设计,虽然避免了被完全卡死,但是却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这就给了玩家更多的思考和抉择的空间。
其次,每回合第一个移除第一行工人条的阶段,则是对这一工放机制的补充,使玩家间的竞争更为动态。比如大家都争抢的行动空间如果总是被占满,那么就将一直需要很高的工人成本来进行维持,将被移除的工人用在其他行动空间中,在很多情况下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在仅有一行工人占据行动空间之时,在它被移除后,也可以依据情况来迅速占据这一低成本的位置。
第三,在手牌使用的设定上,除了部分拥有限制的卡牌外,玩家可随时随地使用自己手中的卡,用以帮助自己进行建设发展。说实话,如果规则告诉你必须在每个回合使用几张卡牌,可能对很多人来说还简单点,而这种约束极少的自由,则进一步提高了游戏的策略性。
虽然这看起来十分自由,但究竟在何时使用哪些卡牌则是一门大学问。毕竟游戏共计包括300张的农场卡、奖励卡和分数卡,类型作用各不相同。有的需要花费资源,有的延迟生效,千丝万缕,相互影响。可能看起来有些乱,但实则对照规则附录条理清晰,足以令玩家细细揣摩,通过卡牌的运用,打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发展进程。
最后,乌老师的“丰收三部曲”也被很多人称为“饥饿三部曲”,因为这几部作品中都加入了“饥饿惩罚”的机制,令玩家时刻有资源不够用的紧迫感。《哈勒陶农场》倒是没有这样的设定,但是本方集会中心的升级,同样需要不菲的资源,而升级后不管是数量更多的可雇佣工人,还是最高可达到70VP的分数,都十分诱人。
因此虽然没有“饥饿”的紧迫感,但玩家们在生产利用资源的同时,还是要一直惦念着各种建筑的进阶事项。一方面,玩家要尽可能地获取各种资源,进行资源置换;另一方面则要在合适的时机推进集会中心的升级,后续升级所需要的资源也越来越多。这种平衡点的把握,以及玩家间相互的较劲,让每一回合都成为了烧脑大战。
小结
《哈勒陶农场》是绝对的“大盒”桌游,配件众多,做工精致,每个玩家都拥有自己独有的集会中心板块,还包括大量的卡牌和木质指示物以及其他各类板件。美工虽不算特别出彩,但背景板上所展示的哈勒陶田园风光也是十分典雅幽静。
更重要的是,作为可能是乌老师的最后一部“种田”桌游,《哈勒陶农场》加入了不少新鲜的元素——有趣的工人卡位设定、动态的行动格工人移除机制、海量可随时自由使用的卡牌、生产与升级的串接节奏,再与乌老师原本就擅长的工人放置、多类资源管理、多路线发展等相结合,让这款游戏的策略性和重开度都非常高,不管几人游戏都能拥有良好体验。而且它像前几作一样也加入了有趣的SOLO模式,独自体验个人刷分的极限。
由游卡桌游带来的《哈勒陶农场》中文版,将于12月29日正式登陆【新物集】App,如果你对它的玩法感兴趣,对它的题材情有独钟,那就来风光秀丽的农场酿最香醇的啤酒,和乌老师一起种最后一次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