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美利坚四年一度的大选终于尘埃落定,因为有了“懂王”川建国同志的参与,它从一场无趣的政治党争,变成了一场全世界民众都在线吃瓜的“总统101”综艺秀。可惜的是懂王从自信地宣布“赢很大”变成了最后的输家,未来几年可能再也看不到他的精彩表演了。
说到底,西方世界所谓的民主选举制度只不过是各党派之间权力的游戏,而以政治竞选题材作为游戏背景再贴切不过,普通人无法真正左右的选举结果,在游戏中终于可以任性一把了。
《德国大选》、《水门事件》就是此类题材中非常不错的桌游作品,它们以贴近现实的规则设计,将操弄舆论、控制民意、金钱至上、恶意竞争等种种阴谋诡计和权力之争赤裸裸地展现在玩家面前,让人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所谓的“民主选举”有了更清醒透彻的认识。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精品桌游值得一玩呢?
时光倒流六十年——《1960:美国大选》
有“德国大选”,自然也有热闹的“美国大选”。《1960:美国大选/ 1960: 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就是一款和《德国大选》齐名的经典作品。
比起本届颇有戏剧性的川普和拜登,六十年前美国大选的两位竞争对手——肯尼迪和尼克松的故事更有种宿命的味道。
赢得了当年大选的肯尼迪在1963年遇刺,他的弟弟在五年后参加总统竞选时同样遇刺,直到现在也没有公布真相。而1969年成功当选并连任的尼克松,则因丑闻“水门事件”而被迫辞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主动辞职的总统。
在这款取自真实历史的桌游中,两位玩家将分别扮演肯尼迪一方和尼克松一方,在9个回合中展开竞选对决。每个普通回合包括四个阶段,分别为抽牌和确定先手的主动权阶段,可以进行包括使用事件卡、使用竞选点数等五种行动的行动阶段,主导议题的竞选造势阶段,以及最后放置手牌到竞选策略牌堆的竞选策略阶段。
除了这些普通回合,还拥有两个特殊的回合——电视辩论回合和最后的大选日回合,相信关注今年大选的朋友们对此都不陌生。
这两个回合所要进行的行动颇有不同,在电视辩论回合两位玩家将在自己的竞选策略牌库中抽取卡牌,依照特定的议题通过打出手牌展开辩论对决。最后的大选则将开票决定结果,在游戏中,两位候选人都有可能赢得大选(真实历史中,肯尼迪的领先微乎其微,还存在舞弊嫌疑)。
《1960:美国大选》是一款复杂的手牌驱动与资源管理类的游戏,需要精密的计算和规划,同时两方的优劣势设定又十分平衡,9个回合充满了动态的领先与落后起伏,十分适合喜欢重度策略对抗游戏的玩家。
总统背后的推手——《竞选经理人2008》
美国大选,与其说选的是总统,不如说选的是总统班子。没有一个总统可以单打独斗地入主白宫,其背后的财团和智囊团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总统的竞选班子在大选中发挥的作用甚至比总统本人更为重要,竞选经理人这个特殊的职位也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川普的“前任”奥巴马能稳坐八年白宫,和他背后出色的竞选经理人不无关系。
《竞选经理人2008/ Campaign Manager 2008》这款游戏背景取自2008年奥巴马和麦凯恩之间的总统竞选,对战双方扮演竞选经理的角色,要帮助自己的候选人赢得大选。
这款游戏比较容易上手,每回合玩家要执行的动作只有两种:一是抽三张牌,然后选择一张留在手中;二是打出一张牌,并执行牌面效果。
整个竞选地图开始只有四大区域,每个区域可以带来的选票和影响力各不相同。在玩家们通过各种手段争夺到某一区域的所有选票之后就将确定结果,然后换新的竞选州进来继续保持四大区域供玩家们继续争夺,最后某一方先获得270票后就可获胜当选总统,游戏结束。
每个选区开始时既有支持奥巴马一方的选民,也有支持麦凯恩的选民,当然还包括一定的中立选民。玩家们要通过打出手牌,在这一州的各种议题中做出宣传行动,拉拢中立以及对方的选民。游戏有意思的一点设定在于,每加入一个新的选区后就将播放一条即时新闻,可能对双方有益或有害,玩家们需要根据新闻来调整自己的竞选策略。
《竞选经理人2008》和超经典的《冷战热斗》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之手,虽然从名气和评分看来它和《冷战热斗》都有一定的差距,但它在简化的规则流程和较短的单局时间下,依然细腻而复杂,局势多变,策略丰富,非常值得体验。
多党混战,赢者通吃——《竞选之路》
《竞选之路/Campaign Trail》的游戏背景同样取材自美国大选,不过不再局限于两党之争。1-6名玩家将扮演不同党派的总统候选人,通过各种手段来争夺总统职位。
《竞选之路》的规则流程较为简单,每回合玩家依次打出一张卡牌,并在卡牌上所包含的六个行动中,选择四项来执行。
这些行动包括广告、造势、筹款、注册、旅行和事件。广告和造势能够让玩家放置选举人到特定的州,并获得一定的选票;筹款和注册用作累计金钱和选民资源;旅行可以让自己的候选人移动到别的州;事件则可以采取特别行动增加自己在某个州的影响力。此外,游戏中也通过候选人卡加入了电视辩论环节。
游戏的胜负设定,可谓十分完美地体现了美国大选中的“赢者通吃”制度。也就是说,总统候选人只要在一个州赢得了更多的民众支持,即使得票率只比对手多0.1%,也能够拿下这个州的全部选举人票,最后选举人票最多的将获得总统职位。
具体到这款游戏中就是,玩家必须在某一个州通过行动得到最高的影响力,才能拿到这一州的所有选举人票,而影响力不够的只能一无所得。最后一个回合结束后,选举人票数最高的玩家获胜。
区域控制是这款游戏的重点机制,每个州的选举人票各不相同,选举人票数多的州自然是玩家争夺的对象。但在多人游戏中,稳稳地选择选举人票少但竞争也很小的州,同样是一种获胜策略。虽然它只是一款中策游戏,但互动性和博弈性都非常强。
堪比总统竞选的市长之争——《坦慕尼协会》
1789年,美国纽约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爱国慈善团体,他们自称是专门用于维护民主的机构,尤其反对联邦党的上流社会理论,也称坦慕尼协会(Tammany Hall)。
但协会发展壮大之后就逐渐变了味儿,1790年到1960年,欧洲移民潮水般涌入纽约城,协会领导人看到了可乘之机。他们为移民们提供食物、住处、工作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移民们则需要拿手中的选票作为交换。很快,坦慕尼协会就成为了当时美国最呼风唤雨的政治势力。
依托于这一背景,玩家们将在《坦慕尼协会》的游戏中扮演纽约的政客,利用处理移民事务的职务之便俘获人心,并通过各种政治手腕去赢得纽约市长的宝座。尽管游戏没有聚焦于总统选举,但竞选的激烈程度仍不遑多让。
游戏总共分为4轮,以游戏中4年的任期代表一回合,每一回合结束后都会进行市长选举。赢得竞选的市长要任命其他玩家担任一些职务,比如副市长、警长等,待下一回合继续竞选对决。
游戏的主要目标是获得更多的政治倾向标记和分数,最后一轮结束后最高分玩家获胜。当然,只有政治倾向标记足够多才能当选市长,当选后有利于拿到更多的分数,如果分数相同则最后当选市长的玩家获胜。
小小的市长选举过程也充满了各种机关算计和尔虞我诈。玩家在各个选区内的竞选结果,既依据自己所放置的标志物,同时还会以暗标的方式,使用手中的政治倾向标记偷偷出价。
每个区域最后得票最多的玩家将赢得选区,赢得选区最多的玩家将成为这一轮的市长,获得额外的三分。不过,其他玩家也可以通过结算拿到一些好处,以求下一轮继续拥有竞争力。
游戏总体包括了区域控制、竞标和谈判等多种玩法,既讲究谋略,更讲究互动。玩家们之间可以随时联盟、随时谈判,但这些都只是口头的承诺,不必强制遵守!弱者可以团结起来对抗领先者,自己的盟友也很可能会出其不意在背后捅你一刀,像极了真实世界的权力斗争。因此游戏实际玩起来免不了各种嘴炮,十分欢乐。
筑起高墙,占地为王——《制图者:不公正的划区游戏》
需要绞尽脑汁和竞争对手明争暗斗的策略类游戏已经说了不少,最后再来介绍一款十分轻度,难度趋近于毛线的竞选类桌游《制图者:不公正的划区游戏/Mapmaker: The Gerrymandering Game》。
这部作品是一款适合家庭聚会的画线桌游,每名玩家代表一个参选政党,他们的支持者随机分布在版图上的各个位置,玩家们每回合要做的就是在版图放置边界墙,当一片区域全部被边界墙围住时,就自动成为了一个选区,其他玩家无法在其内部继续放置边界墙划线。
随着游戏的推进,版图将被划分为形状数量各不相同的区域,最后无线可划时游戏结束,每个区域内支持者最多的将控制这片区域,控制区域最多的玩家获胜。
这款游戏规则简易,易于上手,单局时间也很短,玩起来十分有趣,需要规划自己的划区策略,同时破坏对手的意图,简单的操作却充满了妙趣横生的互动性。若要说缺点可能就是版图太小了,中长期策略难以施展。
小结
除《德国大选》《水门事件》等及前文介绍到的桌游之外,西方政治选举题材的游戏并不少见,其中又以美国总统选举背景尤为受欢迎。
一方面是其世界头号大国的地位,无论哪位总统上台都牵涉到多国利益,因此备受瞩目;一方面也因其每届总统选举中两党势均力敌、互相揭短的剧情戏剧性十足,很契合桌游中双方玩家对峙博弈的本质。
本届总统竞选中川普和拜登的对擂,如此一波三折好戏连台,未来是否能以此为背景推出一款更精彩的桌游呢?届时是由川普连任还是让拜登再度击败川普,就由各位玩家说了算了,这才是“真·民主选举”嘛~非常值得期待!